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共有96名律师投身于本年度的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中。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律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累计提供了7917.5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展现了律师行业的良好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公益服务时长呈现出随着季度逐渐上涨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对于公益事业的投入和热情在不断增长,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本年度的公益法律服务中,服务种类和事件数量达到了1000件。这些服务涵盖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多个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及时、专业的法律支持,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年度总结
公益慈善事业是党领导下的崇高事业,中凯上海律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推动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公益活动全过程,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精准设计公益项目,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有效贯彻到慈善事业的具体实践中。
在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公益精神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的体现。在律所的带领下,律师们积极投身于各项公益活动,无论是日常值班还是举办普法讲座,每位律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为社会正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2024年度,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公益服务成绩斐然,共分为五大类别。数据显示,律所在参政、议政以及参与企业、乡村、社会治理方面的投入时长达到了1039.5小时。同时,社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值班和法律咨询等共计时长3456.5小时。在支持教育领域,律所积极参与学校和司法局的共建活动,贡献时长1193.5小时。此外,律所关爱特殊群体,为老弱病残及法律援助对象提供服务,投入时长1255.5小时。在网络平台上,律所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传播法律知识,时长为972.5小时。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律所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公益特点
01
加强社会治理参与:中凯上海律所
积极践行公益责任
在2024年当中,中凯上海律所律师积极参与了多项与社会治理、国家法治建设相关的活动,涵盖了提供立法建议、执法检查、人民监督员履职等多个方面,本所律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多维度地投身于各项相关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中国法治现代化贡献了坚实力量。
在立法领域,本所律师凭借扎实的法学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为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完善法治体系,夯实法治根基。其中就有邓文律师受邀参与《上海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若干规定(修订草案)》的立法工作,并参与《浦东新区著作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若干规定(草案)》发表专家意见,合作编订立法参阅材料,并针对具体条例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推动上海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张家豪律师、罗里达律师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草案)》提供了立法意见,推进了商事调解领域的法治化的进程。
在执法检查方面,黄晓陶律师参与了浦东新区人大《推进住宅小区治理创新若干规定》的执法检查工作,包括参加执法检查座谈会、启动会以及实地调研等环节,深入了解住宅小区治理创新规定的实施情况,为提升住宅小区治理水平提供了监督与建议。
02
社会公益法律服务:守护公平正义
的温暖之光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凯律师始终秉持着律师执业为民的初心,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法律服务事业,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全民法治意识贡献了专业力量,累计提供了3459.5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这些服务涵盖了法律咨询、公益值班、普法宣传、社区服务等多个方面。
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秉持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于2024年累计捐款六笔,总金额高达一百多万。其中,大部分善款均用于支持我国教育基金,助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次捐赠涉及多所学校,其中包括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天台中学教育发展基金等,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的捐赠将为这些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中凯上海律所还关注退役军人的安置与保障工作,担任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与就业促进会理事单位,崔天送律师受邀参与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云南省绿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对口结对项目并捐赠善款。这些举措体现了律师事务所对退役军人的关爱,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法律咨询方面,律师们耐心倾听来访群众的诉求,详细解答各类法律问题,涉及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合同纠纷、刑事辩护等诸多领域。通过专业的法律分析和建议,帮助群众理清思路,明确法律关系,为他们依法维权指明了方向。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被遴选为中国法律服务网驻场法律服务机构名录,黄莹静律师入选为驻场法律服务人员。在案件代理上,律师们不计报酬,全身心投入公益案件的办理中,在这些案件中,有帮助农民工讨回被拖欠工资的艰辛历程,有为刑事被追诉者争取合法权益的不懈努力,也有为维护家庭社区和睦的温暖守护,每一个案件都凝聚着律师们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普法宣传是公益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地,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律师们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担任社区法律顾问,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协助社区解决了一些棘手的法律问题,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例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律师积极响应和落实司法部党组提出的“五点希望”,进一步引导青年律师在实践锻炼中了解党情国情、体察社情民意、学做群众工作,培养爱党爱国、心怀人民、堪当重任的新时代青年律师后备力量,更好满足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上海市司法局决定选派本市青年律师赴西部锻炼。我所青年律师吴佳伟接获通知后迅速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提交申请,展现了卓越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为我所青年律师树立了勇于奉献、敢于挑战的好榜样。经过层层选拔,吴佳伟律师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综合素质,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前往喀什进行为期一年深度交流锻炼的宝贵机会。
03
司法共建新篇章:推动校园法治
教育进步
司法共建方面:
2024年3月在我所高级合伙人黄莹静律师的召集下,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12名律师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司法所签订公益对结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我所12名专业律师正式成为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司法所的公益值班律师。我所律师团队将秉持着法律人应有的职业操守和公益心,为吴淞司法所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共同为推动地区的法治建设和法律援助工作贡献力量。
此次公益对结协议的签订,不仅是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司法所合作的起点,更是我所律师积极投身公益、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篇章。未来,我所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与吴淞司法所携手,共同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支持教育方面: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青少年法治教育至关重要。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塑造法治意识的重任。本所旨在打破校园与司法实务之间的壁垒,让司法实务的生动案例、严谨程序、专业智慧走进校园,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司法、亲近法律的窗口,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法治梦想启航助力,为建设法治社会培育坚实的后备力量。
在2024年里,中凯上海律所多次与上海高校合作,多位律师于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授课,与上海社科院开展公益合作,在各种学生比赛中担任评委、带教职务,举办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法律职业的兴趣和热情,更加积极地关注司法实务,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中凯上海律所同样关注中小学师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本所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律所并介绍律师职业,为上海建平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专题普法教育,于赵桥小学开展普法公益课,解答日常校园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例如:
黄晓陶律师、于高扬律师、江思佳律师长期于华东师范大学模拟法庭指导学生进行诉讼对抗训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内涵和法律原则的应用,这种由司法实务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
崔天送律师带领数名律师于华东政法大学开展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校园招聘宣讲会,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宣讲会,学生对律所的业务范围、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他们对就业的迷茫和恐惧。特别是当听到律所资深律师分享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时,学生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04
关照特殊群体
中凯上海律所致力于维护社会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在2024年我所共办理法援案件170件,不少律师还注重对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为其律师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指导他们向公安报案,并详细解释相关法律规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案件201件。
此外,单位员工积极开展法律讲座,助力老年人权益保护,开展反诈宣传,讲解继承法内容,推动民间纠纷的化解,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例如:
叶燕燕律师注重对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为残障人士可能被他人诈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指导其向公安报案,并进行相关法律规定法规的解释,此外,黄莹静律师于 “银龄课堂”法律宣传活动,于宝山区通河一村、泗塘三村老人开展法律讲座,助力老年人权益保护,开展反诈宣传,讲解继承法内容,推动民间纠纷的化解。
05
为公益呐喊
在2024年,本所有超过20名专业律师积极开通线上普法账号,为广大网民提供及时、权威的法律知识服务。这些账号覆盖了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公众号、知乎等多个热门平台,使法律普及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律师们通过这些渠道,以专业视角解读法律法规,回应社会热点,为公众答疑解惑,极大地提升了法治观念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例如:
我所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专业委员会精心编撰了宣传册《婚姻100问》,并免费在各大线上平台进行分享。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与涉外专业委员会推出了《中凯企业出海系列国别指引汇编》,每篇指南约需10小时的专业撰写时间。在2024年度,共计发布11篇,累计耗时110小时。这些汇编涵盖了越南、新加坡、芬兰、日本、韩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的相关指导,旨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实用的国际业务参考。
他们以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为笔,以满腔的公益热情为墨,在普法的道路上奋笔疾书,书写着法律普及的新篇章。为了使法律知识更加生动易懂,律师们精心制作了一系列普法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从日常民事纠纷到复杂的刑事案件等各类法律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绎、形象的动画演示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法律的阳光透过屏幕,温暖并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人们都能够通过自媒体平台接触到法律知识,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这不仅彰显了律师群体的社会担当,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着力量,更体现了律师群体的时代使命,他们肩负着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为推动社会的法治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
胡天涯律师,于抖音平台多次进行法律知识的公益科普,解答各种婚姻家庭问题、财产继承实务性问题,此外,他凭借自身深厚法学素养,持续在微信公众号“法税天涯”上发表专业文章,将司法实务中的经验与见解倾囊相授,为社会公众搭建起一座通往法律智慧的桥梁,助力公众在法律的海洋中稳健航行。严建耀律师在个人视频号上发布普法视频,徐千玉律师开通个人小红书账号,并获得粉丝1.2万名。
公益心得
中凯上海律所组织并参与公益法律服务,传递法治温度与公益文化,激励更多人关注法律问题、参与公益事业、共同构建和谐、公正、有温度的法治社会。通过多项并举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利用专业优势助力公益普法宣传,举办公益活动,与法律咨询者沟通交流,在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公益普法、公益讲座、公益咨询等活动,增强社会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赋能,助力社会法治建设。
此外,本所积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同时举办捐款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等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让律师懂得了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如何更好地去处理,也认识到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做好自己、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对自己做出更高的要求,助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来
在中国现代化法治全面建设的道路上,党组织与法律服务机构将更加紧密融合,进一步引领着公益活动的组织与宣传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法律服务不断向专业化发展,公益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公益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本所会积极构建律所内部的公益法律服务考评体系,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向社会传递中凯上海律所的公益理念,增强律师队伍的社会责任感,确保公益法律服务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不断促进律所的成长与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公益初心,立足于法律专业的深厚底蕴,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深化公益活动的内涵与外延。在2025年,我们计划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充分发挥律师团队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让每一位求助者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其次,我们将加强与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涵盖法律普及、青少年维权、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最后,我们将持续关注国家法治建设的新动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坚信,通过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将公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构建法治中国、和谐社会的美好明天贡献更多力量。
结语
公益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回望2024年,中凯上海律所积极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了自身服务社会群众的重要作用。展望2025年,中凯上海律所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体,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引领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