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凯研究|中凯出海投资系列专题——中国企业投资芬兰法律实务清单
来源: | 作者:钱芳 | 发布时间: 166天前 | 65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

以下为本系列专题第九篇《中国企业投资芬兰法律实务清单》,由于公众号文章篇幅有限,请扫描文末二维码免费获取PDF全文。


说明:本文系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国际贸易与涉外专业委员会工作人员摘录并整理自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芬兰(2023年版)》(2024年5月30日更新)。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东邻俄罗斯,北接挪威,西北接瑞典,西濒波的尼亚湾,南临芬兰湾。国土面积33.8万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芬兰素以“千湖之国”著称,有湖泊约18.8万个,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芬兰森林覆盖率达80%,面积约2282万公顷,人均4.2公顷,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木材蓄积量21.89亿立方米。水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中铜较多,还有少量铁、镍、钒、钴等。泥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690.94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


芬兰科技发展水平高,信息通信技术全球领先。芬兰教育发达,教育体系高效、完善。目前,芬兰是发达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仍坚持从小学到大学免学费,并给予学生(包括在国外留学的芬兰学生)补助的国家之一。2018至2023年,芬兰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


芬兰是首个与中国签订政府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1953年)。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期间,在西方对华封锁禁运时,芬兰坚持向中国出口紫铜、油货轮等战略物资。芬兰是中国在北欧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技术转让方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2年,中国对芬兰直接投资流量为4769万美元;截至2022年底,中国在芬兰直接投资存量为7.2亿美元。据芬兰海关统计,2022年中芬货物贸易总额达125亿欧元,同比增长22.6%,占比芬兰贸易总额达7.2%,中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芬兰第三大贸易伙伴(列德国、瑞典之后)。近年来,中芬双边投资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中芬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环境分析

近年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芬兰始终位居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前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132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综合指数排名第6位,比上年提升3位。芬兰能够辐射的市场主要为北欧、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欧盟。


芬兰在林纸、建筑、节能、清洁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采矿等行业具有国际领先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遭遇经济危机后,芬兰政府坚持发展高科技,引导经济向信息化、知识化转型,信息通信、能源环保、化工等产业迅速发展。


2017年11月10日,首列中欧班列从芬兰科沃拉出发,开往中国西安,这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继西安至阿拉木图、华沙、汉堡、莫斯科、布达佩斯之后,开行的又一条新国际联运铁路线路,同时也是中国与北欧国家间的首趟货运班列,具有“风向标”的意义。目前,中欧班列运营四条线路,其中三列自重庆发往赫尔辛基,一列自郑州发往赫尔辛基。


(一)主要优势


芬兰综合竞争力强、技术水平先进、经济社会稳定、劳动力素质高、政府清廉度较高且法律法规健全,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外资进入限制相对较少。芬兰是北欧各国中唯一的欧元区国家。芬兰经济事务与就业部负责工业和创新政策,并致力于促进企业国际化和吸引外国投资。隶属于该部的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BF)负责创新融资和促进贸易、旅游、投资。作为芬兰创新资助机构,BF将公共研究、开发和创新资金分配给企业,尤其是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通常以赠款和贷款的形式提供。


根据新政府的施政计划,未来芬将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加大对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将芬兰塑造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先锋”;聚焦能源转型和清洁技术,扩大可再生、非化石能源的生产投资规模,着力开发氢经济,带动出口经济增长并实现碳中和目标。此外,芬政府还将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外资,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在芬兰,年龄在25-54岁之间的核心劳动力人口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雄冠欧洲和中亚地区。芬兰也是在“寻找熟练雇员的容易程度”指标上得分最高的国家,甚至在55-64岁之间的人群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也是全球最高的。


(二)不利因素


一是芬兰在对外经贸方面遵循欧盟的统一政策,签署优惠贸易协定时以欧盟为整体开展谈判,无单独的优惠贸易安排。二是随着《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欧盟452/2019)正式实施,允许欧委会对涉及欧盟利益的特定投资事项进行审查。三是乌克兰危机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通胀持续高企导致融资和偿债成本徒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芬面临诸多经济挑战。四是受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能源产品价格高企的影响,芬兰电价大幅上涨。五是语言要求,例如某些行业或行为须相关部门颁发环境许可后方可进行,申请此类许可时,填写表格及其后发放的许可均为芬兰语或瑞典语,英语及其他语言不具备法律效力。


2022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芬兰的中立立场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并于2023年4月成为第31个北约成员国。入约后,芬与美欧等西方盟友的关系进一步紧密,贸易投资政策可能出现调整,在芬中资企业和计划在芬投资的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挑战。



投资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投资建议


1.关注芬兰最新政治形势


芬兰于2023年4月成为第31个北约成员国。入约后,芬与美欧等西方盟友的关系进一步紧密,贸易投资政策可能出现调整。对此,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局势变化和最新经济政策走向,加强研判,做好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及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企业人员和财产安全。


2.关注外资安全审查相关规定


根据芬兰《外国公司收购监督法》,外国企业在芬兰收购国防工业公司或生产、供应对社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产品(服务)的公司时,须事先向芬经济事务与就业部提交申请。如芬政府认为收购行为可能危及国家关键利益时,将提交政府大会审议批准。此外,2020年10月生效的《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建立了对欧盟范围内第三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审查框架,外国企业在芬的并购行为,特别在关键技术的供应安全、敏感信息等关键领域也将受到欧盟层面的审查。


3.重视企业合规建设


中国企业进入芬兰市场前应认真研究当地法律法规,掌握芬兰对外国投资的鼓励、限制、禁止等方面的政策,配合当地政府的投资审查,合理规避投资风险。此外,企业应重视自身合规体系的建设,避免因违反当地法律带来的法律风险。


4.综合考量劳动者成本


在核算劳动力成本时,应综合考虑雇主为员工支付的福利成本,依法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的各项保费。例如,为雇员缴纳意外保险、养老保险、集团人身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雇员法定带薪假期等。


5.尊重和保护雇员正当权益


在就业合同和雇佣关系中,雇主须满足所在行业全国集体劳动协议所规定的就业最低工资标准,须安排法定的职业健康检查等。


6.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中资企业应尊重芬兰当地文化,依法依规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并妥善处理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资源、安全、环保和劳工等问题,在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投资注意事项


1.中国企业在芬兰承包工程注意事项 


(1)诚信经营。承揽工程时应注意符合芬兰有关承包商资质的规定,切勿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项目。


(2)保证质量。施工过程中注重保质保量,特别是要符合当地有关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注意不影响周围居民或商户的正常生活、工作和经营。


(3)遵章守法。如果有中方人员参与施工,需为其办好有关签证、居留手续和证件等,并加强管理和教育,确保中方人员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


(4)注重环保。芬兰在环保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为实现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国家不断推进绿色建筑,要求更多使用绿色建材,降低建筑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些举措在施工工艺、成本控制等方面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2.对外劳务合作注意事项 


(1)做好充分准备。个人赴芬兰求职谋生,须了解芬兰引进外籍劳务的政策法规,注意选择正规、合法的职业中介机构,同时注意遵守国内关于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法规。


(2)办理必要的证件。外国人以务工为目的入境,无论逗留时间长短,均需在入境前获得芬兰政府签发的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


(3)提高语言能力。芬兰的语言特殊,许多外籍劳工因语言障碍不易融入芬兰社会,中国劳务人员应在出境前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4)维护自身权益。芬兰对外籍劳工权益同样予以保护,中国劳务人员应注意了解掌握芬兰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投资合作风险防范措施


在芬兰开展投资、贸易、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事前对相关风险做出调查分析和评估,事中做好风险规避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对项目或贸易客户及相关方资信做出全面评估,详细分析项目所在地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以及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尽量做到事前规避风险。建议企业积极利用保险、担保、银行等保险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利益。这些业务包括:贸易、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类信用保险、财产保险、人身安全保险等,银行的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各类担保业务(政府担保、商业担保、保函)等。


建议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使用中国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包括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在内的信用风险保障产品;也可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的商业担保服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是中国唯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公司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保险产品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公司能对因投资所在国(地区)发生的国有化征收、汇兑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违约等政治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了解相关服务,请登录公司网站:www.sinosure.com.cn。


如果在没有有效风险规避的情况下发生了风险损失,也要根据损失情况尽快通过自身或相关手段追偿损失。通过信用保险机构承保的业务,则由信用保险机构定损核赔、补偿风险损失,必要时还要聘请相关机构协助信用保险机构追偿。



点击下方二维码阅读原文



NEWS CENTER